近年來,我國石膏產業異軍突起,發展勢頭迅猛。自1978年北新引進先進的設備及技術以來,至今中國紙面石膏板工業已經發展到幾百家企業,生產能力已達5億平方米,市場容量超過3億平方米,在國際石膏產業排序中,僅次于美國、日本、加拿大和法國。目前,我國成為名副其實的石膏制品生產和銷售大國,在世界石膏制品產業中占有重要地位。2004年乃至以后的石膏產業及市場走勢如何?石膏制品與建筑裝飾企業怎么應對市場的變化?這是大家比較關心的問題,下面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1、我國石膏制品產業的現狀與問題
我國石膏產業在國民經濟中是一個不太起眼的小產業,發展速度很慢。20世紀70年代后期,開展了一系列的應用研究,初步開發了石膏制品。1978年我國紙面石膏板開始正式生產,第一條年產400萬平方米紙面石膏板自動化生產線誕生在北京,不久,三條同樣規模的生產線又分別在沈陽、哈爾濱、西安建成。經過20多年的發展,到目前已發展成為一個品種比較齊全的新興行業。主要制品有兩大類:板材石膏制品和裝飾石膏制品。其中尤以紙面石膏板生產規模大、技術水平高,已成為我國不可多得的室內裝修重要材料。
從上個世紀未來看,我國石膏制品的產量增長幅度不是太大??墒墙陙?,在我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強勁帶動下,我國石膏產業異軍突起,發展勢頭迅猛。目前,我國的石膏產量已躋身于世界石膏產業前列,在世界石膏產業的位次上僅次于加拿大、美國、日本和法國,我國成為名副其實的石膏及制品生產和銷售大國。目前,全國年產石膏總量約1000多萬噸,我國紙面石膏板年生產能力已達到5億平方米,并呈遞增的趨勢。在我國石膏工業健康發展的同時,石膏及制品的經濟效益不斷提高。目前我國石膏制品市場容量超過3億平方米。市場交易活躍,大部分在國內銷售,占據了國內主要市場份額,此外,部分石膏制品還漂洋過海,出口國外,參與國際競爭。我國紙面石膏板生產工藝技術與生產規模達到了國際水平,令全球刮目相看。從總體上看,我國石膏制品產業發展日新月異,異常引人注目。
近年來,我國石膏制品產業蓬勃發展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從主觀來講,我國經濟高速增長特別是房地產業的興旺為石膏制品的應用提供了市場空間。近年來在我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帶動下,我國房地產業蓬勃興起,房地產及固定資產投資對國民經濟的貢獻日益顯著,房地產已經成為我國經濟新的增長點和支柱產業。特別是2002年以來,在擴大內需和全面推進住房制度改革等宏觀經濟政策引導下,我國房地產銷售擺脫了前幾年徘徊不前的局面,出現高速增長態勢。2002年1~11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額達3536億,同比增長37.1%。2003年房地產開發進入新一輪發展的高潮,表現在價升量增、供需兩旺,全國的住宅開發、竣工面積及銷售價格均創新高,我國房地產業極大地拉動了石膏制品行業的增長。特別是我國是能源匱乏的國家,節能號稱是我國的第五能源。而建筑能耗占我國總能耗的25~30%。國家建設部一直在推廣新型建筑墻體材料,石膏板及輕鋼龍骨組成的輕型墻體材料QST體系屬于建設部推薦使用的新型墻體材料,具有政策支持的優勢,有力地拉動了石膏產業的發展。從客觀來講,紙面石膏板與輕鋼龍骨、巖棉板等產品配套使用,具有輕質、防火、隔聲、抗震、占地面積少,裝飾效果好、綜合造價低等特點。除應用于司卜承重的隔墻吊頂外,還可以用于工程中的外墻保溫、墻面裝飾、舊房改造、吸聲、降噪等。從性價比看,是其他任何材料也不能替代的。同時,中國加入WTO幾年來,巨大的市場潛力吸引著大批的外國石膏制品投資者。一些著名的外國跨國石膏制品集團陸續登陸中國,如德國的“可耐?!?、澳大利亞的“博羅”、澳大利亞的“西斯爾”、法國的“拉法基”、英國的“杰科”等國際知名的石膏板跨國公司大舉進攻中國市場。外資石膏所帶來的不僅僅是先進的石膏制品生產技術,還有現代化的石膏制品企業管理方式和完善的產品質量保證體系,這無疑對我國本土石膏制品企業來說是個不小的沖擊。面對“洋石膏”的大舉挺進,我國的石膏制品生產面臨嚴峻的挑戰和全面提速的發展機遇。我國本土石膏制品紛紛在技術創新、新產品開發,管理水平等方面加快改進步伐,不斷提高自身的競爭能力,從而加快了石膏產業的發展步伐。
然而,在我們肯定成績的同時更要清醒的看到,我國石膏制品生產企業要趕超世界先進的石膏制品企業還有很大的差距,在當前我國石膏制品產業的發展中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
一是規模不經濟。表現在生產企業多、品種多、規模小、分布廣,效益低。全國石膏企業數量大,規模小,相當多的企業還是作坊式生產,產量在2000萬平方米以上的企業寥寥無幾,且產品技術含量低,附加值低,為中低檔產品,沒有拳頭產品和能叫得響的品牌。如,目前一些民營石膏制品個體企業發展非常迅速,但大部分是生產能力在200~400萬平米/年的小生產線。這種結果導致了石膏企業規模不經濟,整體效益差,因此目前中國的石膏板工業要想趕上世界水平,主要問題不在于擴大石膏板的生產規模,而在于規模經濟;
二是市場不規模,政府監督不力,管理有待加強。從宏觀上看,石膏市場管理不規模,產品魚龍混雜現象普遍存在,導致市場不能正確引導流通和消費;特別是民營小企業利用其投資成本生產成本低的優勢,迅速在靠近市場、原材料豐富的地方建廠,其中,一些小型石膏板生產線工藝水平低、質量意識差;還有一些企業為追求最大利益和搶占市場,想方設法偷工減料,降低銷價,致使板材價格不斷下滑,甚至到了低于成本的地步。這些小型石膏企業既沒有晶牌也沒有質量保證,所以他們的產品質量絕大多數不符合國家標準。據2003年底,國家與北京市工商局對市場上銷售的普通紙面石膏板質量進行的監督抽查中發現,小型石膏板生產線的產品質量抽樣合格率僅為10%。由于價位低,極具市場競爭力,于是質次價低假冒偽劣產品打入市場,使整個紙面石膏板行業呈現一種無序發展的狀態,既損害了優質品牌石膏板的聲譽,也影響了石膏板行業的健康發展。
三是石膏投資過熱,重復建設問題顯得較為突破。20世紀末期我國石膏制品迎來了發展的春天,伴隨著我國建筑業的蓬勃發展,紙面石膏板一度出現產品供不應求的局面。在這種形勢下,全國各地紛紛上線,200萬平方米及以上生產線已達六七十條。與此同時,許多發達國家的石膏板廠商也進入中國搶占市場。從1997年起,博羅、拉法基、可耐福、英國BPB等外國公司在短短幾年的時間內在中國投資(獨資或合資),先后有7條年產2000萬平方米規模的生產線開工建設,其設計生產能力達1.55億平方米,占全國總產(3.53億平方米)的44%。目前,中國的石膏板業已形成國外跨國公司、國有控股公司和鄉鎮民營企業竟相投資爭奪市場份額的格局。特別是近年來,由于受市場信號刺激和國家對新型墻體材料的優惠政策,一些地方企業對今年強勁增長的固定資產投資勢頭可能引發經濟過熱的警惕性估計不足,紛紛投資石膏項目,出現了石膏投資熱。一時間國外資本紛紛搶灘,國內年產200萬以下的小廠如雨后春筍般地迅速出現,重復建設、盲目建設及小作坊式的生產導致石膏市場競爭激烈,也出現了良莠不齊;
四是研發投入少,應用技術與配套技術的研究不到位。石膏板屬于裝飾材料,是隔墻和吊頂裝修工程中的主要材料。輕鋼龍骨是與紙面石膏板及各種輕質板材配套使用的產品。紙面石膏板、輕鋼龍骨與巖棉制品組合的QST體系是一種極佳的新型輕型墻體。石膏板必須與龍骨、配件等配套材料一起配合使用,才能發揮最佳的效果。因此,它在建筑中不同的部位,都應該有其規模的做法。但我國石膏板規范的施工技術標準沒有形成,沒有完善的全國通用的技術文件。目前為止仍有許多施工單位仍然沒有完全掌握紙面石膏板的施工技術。這也是沒有規范的施工技術標準所致。另外如果與石膏板配套的輕鋼龍骨、巖棉、嵌縫材料、連接件等配套材料不過關,防火、隔聲、吸聲、安全、舒適等系統應用問題不解決,我國石膏板工業就談不到發展。但是,目前,我國應用技術與配套技術的研究、研發投入少的問題仍未得到有效的解決。據一份資料顯示,我國在石膏科研上的投入僅占產品銷售額的1.2%,國外為5%~10%,因此,科技資金嚴重不足影響著我國石膏技術水平的提高。目前我國石膏板的應用技術主要是北新和幾個外資企業各自所研發推廣的體系。僅僅靠這些有限的投入,我國石膏板市場的規范發展,將會受到很大的制約。
五是生產上的瓶頸問題,如能源、電力、運輸以及生產原料緊缺瓶頸。不能長期均衡有效地保證供給,影響企業現有生產裝置能力的發揮和產品質量的提高及新品種的開發;還有環境保護瓶頸,在石膏制品的生產過程中,環保治理投入少,使得很大一部分產品帶有污染性。筆者從中國環境志產品認證委員會獲悉,到目前我國已認證的帶有“十環”標志的石膏制品生產企業僅占全國石膏制品生產企業的1%,還有90%的石膏制品生產企業產品達不到國家“十環”標志產品規定的環保技術指標要求。
2、我國石膏制品產業的市場前景展望
決定石膏制品市場行情大勢的國家經濟走勢,那么先讓我們分析一下全國經濟形勢。當前我國經濟正處于回升期,仍有一定上升,空間,世界經濟將保持溫和復蘇態勢。預計2004年下半年及以后我國經濟將在較高水平上繼續穩定增長。從國際經濟形勢來看,世界銀行預測,明年世界經濟增長率可望提高到3%,其中發達國家將升到2.5%,美國、日本、歐元區將分別達到3.4%、1.3%和1.7%;發展中國家增長率將升為4.9%。IMF預測明年全球增長4.1%,其中美國為3.9%,日本為1.4%??傮w看,世界經濟將保持溫和復蘇的態勢,但仍存在不確定性。從國內經濟形勢看,在近年來擴大內需、調整經濟結構、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基礎上,我國經濟已經擺脫了持續回落的狀態,進入了全面回升的階段。主要表現是:以改善住、行條件為代表的新一輪消費結構升級開始啟動;由消費升級帶動的高成長產業成為產業升級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自主發展能力增強;城市化進程明顯加快;民間投資正在加速啟動,市場化的投融資活動相當活躍,市場導向的產業集聚效應日趨明顯。這種由市場主導的、以消費升級和企業自主投資為基礎的新一輪經濟快速增長,具有較強的可持續性。從今年宏觀經濟的幾個主要方面看,經濟增長率比上年提高,國內需求迅速擴大,總量矛盾基本緩解;主要商品的供求格局基本平衡,物價總水平較低且相對穩定;進口增長快于出口增長,外商直接投資繼續快速流入,外部資源供給比較充裕,國際收支狀況良好??傮w看,經濟穩定回升并未出現全局性經濟“過熱”,宏觀經濟運行狀況基本健康。未來經濟增長仍有較大潛力。我國銀行存差仍然較大,外匯儲備雄厚,高水平的儲蓄率提供了資金保證,資金供給比較寬裕;勞動力近乎無限供給,人工低成本優勢將長期保持;技術供給也不存在明顯約束?,F有要素供給條件,有利于擴大市場對產品供給的調節空間。東西不平衡性蘊藏著巨大的發展空間。同時,我國居民收入穩定增長,城鎮儲蓄水平持續提高,收入和支出預期趨好,消費環境和消費政策逐步完善,居民消費結構升級持續推進,消費需求有望保持較高水平的穩定增長,潛力很大。在消費升級拉動下,產業升級步伐將相應加快,并將帶動投資持續較快增長。這些條件將使我國經濟上升的態勢得到保持。綜合國內外經濟形勢,總的來看,我國仍處于工業化的中期發展階段,我國經濟的高成長階段遠未結束,2004年我國經濟將繼續在較高水平上穩定增長。在這樣的宏觀經濟形勢下,2004年及以后我國石膏市場的未來走向將會如何呢?
一是2004年及以后全國石膏市場供需基本平衡,石膏需求有逐步擴大的趨勢,價格小幅盤升,不同地區表現各異,局部地區可能轉旺?;仡櫄v史我們可以發現,紙面石膏板是一朝陽性產業。從1999年開始,全國石膏板的需求量開始大幅度的上升。每年以高于20%的速度增長。2002年全國市場石膏板的總需求量將達到2.1億平方米。即使是如此大的增長速度,中國人均石膏板的占有量仍然不到發達國家的1%。如按人均占有量計,加拿大為世界第一位,約為13.2平方米、日本和法國4.4平方米、英國2.6平方米、而我國僅為0.3平方米。我國紙面石膏板年產量和人均年消費量都很低,產量不到美國的十分之一,人均年消費量不到美國和加拿大的2%,日本的人均消費量約為我國的30倍。由此看出我國石膏板行業與發達國家相比有其巨大的發展空間。因此,石膏板在中國仍然是朝陽行業,在今后的幾年內石膏板用量還會呈上升趨勢。按照有關專家預測的國內裝飾石膏板產銷量以每年15—20%的速度遞增計算,2004年全國石膏板供給量近似地等于需求量大約為3~3.5億平方米左右。業內有關專家指出,從國內來講,家裝及建筑用石膏制品的消費呈上升趨勢,到2005年我國對石膏制品的需求將達3.5~4億平方米左右。
二是2004年及以后城鄉住宅建設成為我國經濟增長點和消費熱點將會進一步拉動我國石膏制品市場,現在市場總容量仍以每年10/u20%的速度遞增,特別是農村將會成為消費的主戰場。紙面石膏板作為一種新型墻體材料,具有質輕、保溫隔熱性能好、防火性能好等特點,可釘、可刨,施工安裝方便,在建筑上占有重要地位。眾所周知,住宅建筑將成為今后我國經濟的增長點和消費熱點,以城鎮實現人均居住面積8平方米、功能齊全、設施配套的“小康”住宅,預計到2005年全國城鎮新建住宅3億平方米,裝修建材需求有望突破6500億元。我國每年至少要竣工住宅建筑面積2億平方米,現有29億平方米城鎮住宅需要進行不同程度的改造,有裝修需求的房屋達9000多萬套。村莊和城鎮建筑規模宏大,城市老區改造拆遷,農村小康村建設將會進一步升溫;同時,中央解決三農問題以及民居重建·,農民小康房建設的投入將會加大,裝修水平將會越來越高。根據有關人士預測,今后三年,我國農村將會有5.68億平方米的住宅需求,無疑農村石膏市場的潛力極其巨大;
三是環保型高檔生態石膏板和多功能性石膏板將倍受國家重點工程的青睞,同時也會成為廣大城市居民家裝消費的時尚晶。特別是入世后,由于建筑工程招投標市場的開放,國際上的建筑公司將會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國內的項目建設,他們將會更注重產品質量。當前,我國優質石膏制品的市場缺口很大。以長江三峽為代表的大型水利樞紐工程等一大批國家級代表的建筑規模大、要求裝修水平高的建筑工程對優質石膏制品的需求很大。涉外賓館和飯店的建設也對優質石膏制品的需求提高。到2005年預計建設10萬套客房的涉外賓館和飯店?,F有7035多家涉外賓館及飯店的108萬套客房將需要不同程度的裝修。另外還有21萬家旅館、飯店將進行大規模裝飾裝修。因此,以中國的北新建材、法國的拉法基、德國的可耐福、英國的杰科等為代表的,單機年產量2000萬平方米的大型企業的生產裝備、技術研發、產品質量都是具有國際水平,產品優質高檔,在未來的幾年內,需求很大,將占據我國大部分石膏板產品市場;
四是辦公樓、學校、商業貿易中心、體育文化等公共建筑的大規模興建,基礎設施特別是中西部地區,將是石膏的中心消費市場。根據我國的國情,保護耕地節約能源是我國的基本國策。我國建筑能耗大約占總能耗的25—30%,為了節土節能我國開發墻改30多年。石膏板作為一種環保節能的新型墻體材料,是替代粘土磚最佳的產品,已經成為許多公用建筑隔墻與吊頂的首選材料,因而近幾年紙面石膏板的需求量開始大幅攀升。從長遠發展看,紙面石膏板在非承重內墻和吊頂的工程中,將成為一種主流板材,紙面石膏板行業將是一個具有旺盛生命力的行業,作為配套的輕鋼龍骨也隨之大有發展前途。預計到2005年,全國城鎮需要建設1.2億平方米的公家娛樂場地也將陸續裝修。今年的中央工作會議明確指出,確保重大項目的投入和建設。這無疑是石膏制品工業發展的良機,也是石膏制品生產和經營企業的重大機遇。我國為承辦2008年奧運會的場館建設以及上海世界博覽會的舉辦,對石膏制品工業加快發展從主觀和客觀上都會有所牽動。2008年北京奧運場館將投資1800億元人民幣,142個大型建筑及改造項目已全面啟動,為石膏制品企業提供了廣闊的產品市場。國外已有多家石膏制品生產企業進入中國市,場,要切這塊“大蛋糕”,國內的石膏制品生產企業只有從更多地采用新技術,提高自身產品的科技含量、轉變營銷理念和提高服務來擴大市場占有率。
五是市場向外輻射擴張,產品的市場定位將向全球化方向發展。2004年乃至以后由于世界經濟的逐步復蘇,國際石膏制品市場需求逐步轉強,2004年石膏制品產品的出口形勢仍將看好。特別是
東歐和俄羅斯室內裝修需求很大,近兩年,俄羅斯建筑竣工面積達2.2億平方米,但俄羅斯裝修材料缺乏,急需進口中國石膏制品。
總之,從宏觀看,中國石膏板行業還只是起步階段,未采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市場前景極其美好。
3、我國的石膏制品工業的發展趨勢及應對策略
今后我國的石膏制品工業將有四大發展趨勢。一是企業向專業化、規?;?、集團化方向發展;二是產品向高科技含量、高質量、多功能方向發展;三是品種向環保型、節能型方向發展;其中低污染、低能耗乃是今后石膏制品的發展方向;四是競爭將趨向晶牌化、規?;?,產品逐步走出國門,參與國際競爭。我國石膏制品工業要順應這一發展趨勢,必須采取如下對策:
一是推進我國石膏制品企業的戰略性重組,實現大公司、大集團戰略,早日實現我國石膏制品企業的規?;?、集團化和專業化,為我國石膏企業參與國際競爭奠定基礎。企業的集團化有利于增強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的優勢,可以更廣泛地利用經濟資源和市場空間,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我國石膏工業企業規模存在著極不經濟的問題,數量多,分布面廣,但規模小,缺乏抵御市場風浪的能力和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目前,除北新集團以及幾家外國公司外,我國紙面石膏板生產企業大多生產規模小,生產成本高,競爭乏力。我國已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面對國外資本有可能加速投·入國內石膏制品工業,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的嚴峻挑戰,亟須加速大企業集團的扶持和壯大,發揮資源優勢,提高競爭能力。如果我們在結構調整和升級過程中,以市場為導向,以整個區域乃至于全國的資源配置為出發點,逐步實現石膏制品工業的規模經濟,組建大企業集團,形成強有力的聯合艦隊,那么在國際競爭中就能處于有利地位。在這方面,山東泰和集團的做法較為成功。他們通過兼并或租賃生產線等形式,擴大了生產規模,現已擁有9條生產線,年總生產能力達到5000萬—6000萬平方米。同時要搞活中小石膏制品企業,通過產權改革,股份制改造等形式使他們在市場競爭中得到發展。
二是對石膏制品產品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走新型工業化的路子。要逐漸淘汰落后的生產工藝、污染大的產品和舊的生產裝置,采用先進的、適用新工藝、新技術來改造傳統的老產品。走拳頭產品和國際品牌營銷之路。如北新建材在對石膏制品產品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的同時,加快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步伐,逐步淘汰落后的生產工藝,走循環經濟之路,準備大量采用成本低廉的脫硫石膏為原料,采用先進的、適用的新工藝、新技術和新設備,大力發展脫硫石膏板,提高產銷能力,爭取在3年左右的時間內達到3億平方米的生產能力和規模。
三是加大科研開發力度,提高生產裝備技術水平,不斷加速我國石膏制品工業科技進步。我國石膏制品工業的關鍵是應用技術與配套技術問題。如:吊頂系統、內隔墻系統、井道壁系統、貼面墻系統、吸聲降噪系統、外維護結構系統等,要千方百計早日解決;同時工藝和設備落后制約著我國石膏制品工業的發展,因此,必須以加快先進工藝的發展促進落后工藝的淘汰,在不斷對現有生產裝置進行工藝技術改造的同時,要引進國外先進的生產裝置和工藝技術,提高石膏制品生產企業整體水平。要不斷加大科研的投入量,要加快具有特殊功能的防火、隔音、隔熱、耐高溫石膏制品的開發與研制。高等院校和石膏制品工業的科研、設計院以及大型石膏制品企業的技術中心應圍繞生產實踐中的問題積極進行研究和攻關,重點要突破需求量大、對國家建設有重大影響石膏制品產品的科研攻關項目。如,脫硫石膏的應用問題。在日本、美國和歐洲的許多國家都在利用化學石膏生產石膏制品,甚至全部用脫硫石膏生產紙面石膏板。不僅避免了損害農田耕地,而且可吸納、利用大批工業副產物,改善生態環境;同時也可以降低石膏板的制造成本。
四是研究制定依靠法律、經濟、市場和行政的新辦法,引導企業從無序過度競爭向有序競爭轉變。近年來,石膏制品界醞釀風暴,國內市場浪煙四起,競爭激烈。德國的“可耐?!?、澳大利亞
的“博羅”、澳大利亞的“西斯爾”、法國的“拉法基”、英國的“杰科”等國際知名的石膏板跨國公司等紛紛加入這場無硝煙的戰爭。當然,競爭是殘酷的也是必然的。但筆者認為,大中小石膏企業之間不僅要著眼于競爭,更要致力于合作;逐步成為21世紀的戰略伙伴;同時國家有關部門要通過研究制定依靠法律、經濟、市場和行政的新辦法和市場規則,制止惡性競爭和無序競爭的混亂局面,不斷加大市場管理力度,嚴格執行國家石膏制品生產標準和入市檢查,取締假冒偽劣產品,為石膏制品的生產、消費和使用營造良好的環境。
總之,我國石膏制品工業是一個極具發展潛力的產業,前景十分廣闊。只要我們不斷優化石膏制品工業的技術結構、產品結構和企業組織結構,通過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品牌創新來全面提速我國石膏制品工業的發展速度,讓石膏板及與之配套的系列新型建筑材料充分應用在建筑領域,達到節能節土、提高建筑物質量與檔次的目的,為國民經濟和城鄉建設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